来源:掌柜不姓钱pro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不少地方还是相当亮眼的,比如河南、四川、重庆、甘肃、内蒙等等。
而一些地方就比较拉垮了,就比如上海。
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GDP总额达到3.44万亿。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
又又又落后于全国平均增速了。
可能有人会说:
上海可是全国经济第一城,人家那么大的基数,增速低一点不是很正常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其实,高基数,并不是意味着低增长。
北京基数也很高,和上海相差无几,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第二城。
2022年上半年,北京总量曾一度赶超上海,短暂跃升为经济第一城。
然而,北京的经济增速,几乎每次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GDP总额达到3.35万亿。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
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高于上海0.4个百分点。
再比如江苏、山东等地:
前三季度江苏GDP总额达到9.77万亿,同比增长5.7%;
基数是上海的2.8倍,增速却比上海高了整整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山东GDP总额达到7.2万亿,同比增长5.6%;
基数是上海的两倍,增速比上海高出0.9个百分点。
所以,上海的低增长,和所谓的“高基数”并没有直接逻辑关系,其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发展的问题。
众所周知:
上海已经富了几百年了。
大约从明朝开始,人家就已经很繁荣了。到了近代,更是遥遥领先其他地方,成为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新中国刚建立时,除了东北三省之外,没有哪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与上海相匹敌,就连北京都不行。
1978改开那年,上海GDP总额就已经达到272.8亿了,可作为第二的北京,只有108.8亿。
不到上海的40%;
之后的40多年间,北京与上海的差距不断缩小。
2022上半年,由于上海疫情导致的长时间封城,其GDP总量曾一度落后北京3亿元,痛失全国经济第一城的宝座。好在下半年,走出疫情泥潭的上海又反超了北京。
虽然直到现在,上海依旧还是中国经济第一城,但是,位居第二的北京,已经无限逼近上海了。
未来的2-3年,上海如果不扭转思路,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持续发力,大概率会被北京反超。
其实,把三季度的经济指标拆解一下,就会发现上海的问题所在:
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上海的二产增速实在太拉胯,只有区区1.2%,而产业结构极不平衡的北京,尚且有5.2%的增速;
其次,从经济结构来看,上海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是低得可怜,只有1.3%,而北京却高达6.9%;
作为一个完全靠三产驱动的城市,北京的工业发展在全国范围来看,其实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
没想到,本就不出彩的北京,居然甩了上海几条街。
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上海基本是全国倒数第一的存在:
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
其增长最快的三大产业分别是:铁路、船舶、运输设备制造业。
显而易见,这些都是传统产业。
而北京增速最快的则是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这些正是当下最流行的朝阳产业。
人家都张开双臂大力拥抱新质生产力了,船大难调头的上海,却依旧还在抱残守缺。这一点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上就可见一斑:
北京早就是负增长了,而上海却依旧保持着7.8%的高增长。
另外,作为汽车制造大城的上海,迄今为止仍未公布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相关数据,想必是因为数据并不好看吧。
还有一点儿特别有意思的是:
作为全国金融第一城,上海的金融业总规模居然还没有北京高,看来这金融第一城的宝座也保不住了
同时失去的,还有外贸第一城的宝座。
海关数据显示: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17万亿元,同比增长0.03%;
而深圳进出口总值达到了3.37万亿,同比增长20.9%;
深圳不仅在增速方面大幅领先上海,总额也已全面超越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外贸第一城。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份,深圳的外贸总额就已经正式超越上海。
众所周知:
自从2015年以来,上海就一直稳坐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头把交椅,这么些年来从未改变过。
但是,2024年以来,似乎一切都变了。
上海就像被幽灵给拖进了泥潭一样,各方面都开始失速,特别是进出口贸易,失速更厉害。
今年一季度,上海进出口总额1.02万亿,同比下降1.1%;而同期的深圳,进出口总额同样也是1.02万亿,增速却达到惊人的28.8%;
今年上半年,上海进出口总额2.09万亿,同比增长0.6%;而同期的深圳,进出口总额达到2.2万亿,同比增长31.7%;
这差距简直了
2022年,在《江浙沪,就是下一个东北》一文中,我们说过:
国内城市格局,是在地缘ZZ和国际经贸格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如果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国内城市格局也将随之产生巨变。
如今,在中美XX,海权式微、陆权崛起,以及整个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上海的全面失速,虽令人意外,但却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