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土地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回首

父亲与土地

程根子

父亲经历过饥饿,对粮食有一种特别深厚的情感,他一生惜地如金,惜粮如命。

那一年,小麦到了开镰收割的时候,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里突降暴雨,全村的小麦遭了殃,村民一年的生活成了大问题。

父亲干了一晌活回家,见锅灶冰凉,奶奶没有做饭,坐在屋角左一把右一把抹泪。母亲从外面急匆匆地走回来,额头上汗珠滚滚,手里提着半竹篮野蒿菜,进了灶房。原来,母亲是进山寻找野菜了,不禁让人心酸。

有一年持续干旱,禾苗枯萎,全家生活无着落,父亲身心煎熬,心里干着急,他和母亲商量开挖河湾的河滩地。父亲说:“利用干旱的时间,把那块荒滩开垦出来。一旦下雨,兴许还能种点秋庄稼,捡回一点粮食填补生活。”于是,父亲扛着农具,早出晚归,把河滩地开垦出来。

一场秋雨过后,父亲悬在嗓子眼的心总算是放回了肚子。补种的红薯、土豆、玉米、荞麦、豆类等晚秋作物得到雨水滋润,生长茂盛。父亲心里高兴,脸上露出了喜悦,一家人来年的生活不成问题。

吃饭的时候,父亲不允许饭粒掉落地上,如果不慎掉落,必须捡起来吃了。当年为了填饱肚子,每当收割时,父亲要求我们去割过麦子的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去山野里找野菜、摘槐花、挖竹笋,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

那时候还没有脱粒机,一般都用梿枷打麦子,院场周围难免遗落许多麦粒,父亲绝不放过,拿来一只盆子,蹲在院场边,一粒一粒地捡拾。有一次,父亲正在捡拾遗落的黄豆粒,突然下起大雨,但他仍然不停地捡拾,母亲劝他回屋避雨,他说:“不能停,如果现在不捡,这场雨过后,黄豆粒就发霉变坏,造成浪费,多可惜啊!”母亲知道拗不过他,转身回家取雨具,一家人都出来陪父亲捡拾。

在父亲看来,粮食是生命之源,维系生命成长,没有粮食人类就无法繁衍延续。

如今,父母不在了,但我们一直延续着他们的做法,年年晒粮,年年储粮。父亲深爱土地,把一生的汗水洒进黄土地里,除了种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等主粮外,他还在田间地头种花生、芝麻、瓜果,种类多样,应有尽有。而这些农作物,也不枉父亲的苦心浇灌,最终都给予了可喜的回报。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