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举国欢腾。在秋日的暖阳中,人们放松身心,感受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尽情享受着“岁月静好”。
此时此刻,91岁高龄的罗飞林老人心情格外舒畅,唱歌、弹琴、练书法,他在这明媚的秋日里体悟幸福生活、慨叹人生短暂、领悟生命壮美。
这个假期,罗老过得悠然且充实。他坐在电脑前修改文稿、编辑图片、制作 PPT,为节后的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精心筹备着。
上战场,上甘岭战役远比电影里残酷
2023年夏,罗甜甜前往重庆、山东开启了她的“寻亲之旅”,她是在为 90岁的爷爷罗飞林寻找70多年前在朝鲜战场上三位“过命的兄弟”。
历经艰难的寻找,两位战友被找到,而另一位已于多年前离世。
考虑到几位老人家的身体状况,罗甜甜决定利用VR技术,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虚拟出爷爷的战友们,在她精心导演下,2023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罗老进入演播室,与三位战友“隔空相聚”。
罗飞林戴上头戴式显示器,四位老战友欣喜地欢聚一堂。
“你好许诏!你好段贤能!你好丁道丰……怎么摸不着你们啊……”聚会过程中,罗老非常激动,当摘下显示器那一刻,老人家已老泪纵横。
“抗美援朝时期我的40多个战友到现在存活下来的只有3个了。”说起抗美援朝那段经历,罗老陷入了沉思。
“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远比电影里残酷得多!”作为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亲历者,罗飞林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一次,一发炮弹的碎片击中了罗飞林头部,“我一下子就晕了过去,隐约听到战友们在喊‘小罗、小罗……撕下他的内衬……别撕,还有气儿,赶紧背下去!’”
救罗老性命的,正是罗飞林VR中的许诏、段贤能和丁道丰。
当年朝鲜战场上的主要战役罗飞林都曾参与,他告诉记者,在战场上,转运战士尸体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战士的上衣内衬,将一块白布撕下,上面写着战士的身份信息,这便是战士的身份证明。“它不仅能够准确确认战士身份,找到家属,还是日后评定烈士的重要依据。”
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时,罗飞林嘴角微微颤抖,情绪略显激动。
那段难忘的经历被罗老制作成一本纪念相册,翻阅这本相册,那个英姿飒爽的少年浮现在记者眼前。1950年1月,17岁的罗飞林从四川老家参军入伍,一年后的3月25日,18岁的罗飞林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后,我和战友们都面朝祖国的方向倒退着走,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或许就再也看不到祖国了……”
回地方,办英语学校帮助需要的孩子
在战场上,罗飞林多次立功、受到嘉奖。
1954年,罗飞林和战友们从战场上凯旋,4年后,他随部队转业到这个被称为“第二个战场”的北大荒,在农垦859农场四分场做文教干事。在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上,他不图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鲜有人知晓他在朝鲜战场经历过的纷飞战火、腥风血雨。
直至1991年退休。
罗飞林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995年,罗飞林在饶河县开办了英语补习学校,他亲自任教,办学15年,他成为当地知名的英语老师,桃李满天下。
老人家何时学会的英语?又为何要办英语补习学校呢?
“我在上小学时就学习英语,直到初中毕业,教我英语的是重庆大学的专业英语老师,所以我的英语基础较为扎实。”
罗老告诉记者,当年部队到罗飞林所在学校征兵,旨在招收一批有文化的士兵,品学兼优的他毅然报名参军,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罗飞林被编入部队政工队,承担战士们的文化教育和思想工作。进入朝鲜战场后,他又负责教战士们用英语喊话。
罗老是孙女罗甜甜的英语启蒙老师,小学三年级时,她便能熟练地用英语讲述三十多个英语小故事,还会唱英语歌,这都是罗老的教导成果。
当年之所以要办英语补习学校,是因为饶河县外语教学由俄语改为英语,学生们急需提升英语学业水平,而英语师资匮乏。于是,罗飞林开办了英语补习学校,这在饶河县是首家。
到罗飞林这里学习的学生,正常收费为每人每月100元,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每人仅象征性收取15元的书本费用,“那时候,学生们家庭条件都不太好,所以,不少学生都享受到了减免待遇。”
令罗飞林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他的学生在各级英语大赛中频频获奖,其中一名学生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多人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我帮助了好多孩子,有的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我不求回报,孩子们叫我一声‘老师’我就心满意足了。”
90岁不老,我要用余生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罗飞林荣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和最可爱的人,罗飞林被发现并走进公众视野。
自2020年至今,罗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北大荒精神宣讲累计超过100余场,他的宣讲生动有趣,真实感人,常常超时,好多学校的孩子们在听讲之后都追着他要求“再讲一个!”
他乐此不疲,进学校、走社区、下乡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北大荒精神宣讲、参加主题党日等活动,“我要用余生讲好中国故事!”
罗飞林的家在饶河县城一个不显眼的住宅小区。屋子里的陈设简约,两台手风琴、一台巴扬琴和一台电脑构成了老人家的精神世界。
三件乐器是陪伴老人家的忠实伙伴,数十年来,它们彼此倾听、倾诉,传情达意,相互温暖、慰藉。
每天早上起床,他要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照料失忆瘫痪的老伴,吃喝拉撒、梳洗装扮之后,将老伴安置在轮椅上,他忙前忙后,老伴则安静地望着他。
罗老说,弹琴不仅能锻炼手指灵活性,活跃思维,还有一个功能是治愈老伴的失忆症。“我拉一些她熟悉的歌曲,能唤起她的回忆。”
说着,《志愿军战歌》从罗老指尖流淌而出,伴随着激昂的曲调,老人家轻声哼唱,一位耄耋老人深沉低回的歌声从温暖的小屋里缓缓传出,飘向窗外。
在孙女甜甜心中,爷爷就是个可爱的“潮老头”。年逾九旬的他,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的心性,唱歌、拉琴、摄影、玩转后期软件,时不时还能切换英语对话。“爷爷对各类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年轻人热衷的事情他都想尝试一下。”
桌面上的那台电脑是老人家的新伙伴,老人家轻点鼠标,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战天斗地的荒原,从教授英语到义务宣讲,那些跨越几十年的发黄的老照片在 Photoshop 软件的辅助下被赋予了显眼的颜色和崭新的生命,演绎着老人家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
记者手记
当离开罗家时,罗老笑意盈盈地拉住我的手,说道:“你来试试我的握力!”
老人家这一握,一股暖流刹那间涌遍我的全身,赋予我一种奇妙的力量。
“有空你就来,我给你讲故事,我的故事多得很呢!”
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活跃,他那乐观豁达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老人家是如此地亲切、可爱、令人敬重。
提及长寿的秘诀,罗老表示,倘若有秘诀,那便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不计得失”。他讲,数十年来,他帮助过许多人,有的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他向来不求回报,未曾想到如今陆续得到了回报。
“我这一生坎坷、多难,绝非一般人能够想象。但一切都过去了,晚年很幸福。”
在与罗老两天的接触中,他对所经历的那些“坎坷”和“多难”只字未提,老人家不愿提及的,就让它深埋在心底吧,埋藏,也可能是老人家另一种释放。
这两天的接触,让我和罗老成了忘年之交,隔三岔五他都会在微信里问候我——
10月10日下午3点,老人家给我发来微信:“立东同志,我从部队转业到北大荒时是全副武装而来的。好几套军装一直珍藏着,照片发你看看……”
10月18日晚8点,老人家给我发来语音文件(月朦胧-罗飞林)并留言:“立东同志,唱一支歌,伴你进入梦乡……”
“月朦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栊,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
罗老低沉、浑厚,饱含深情的歌声令我动容,伴我进入甜美的梦乡……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罗老重复这句别人的话,意在表达他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战友们给予的,而我领会了他的弦外之音,似乎听到了久远的枪炮声,看到了枪林弹雨中穿梭的身影。
记者 崔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