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段视频,让人看了很心酸。
一位老父亲在养老院里,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当他抬起头来仔细辨认,发现是自己的女儿,老人顿时掩面痛哭起来,让人不禁动容。
女儿说,因为太忙了,自己有半年多没有来养老院看父亲了,心里也很难过,但是没有办法,在父亲进养老院之前,自己已经独自照顾老人一年多了,实在是挺不住了,才把父亲送来养老院了。
女儿表示自己也很难过,但是总要工作,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真的兼顾不过来。
老人表示养老院很好,只是自己太想家了,情绪才没有控制住。
我们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是比较严重了!
据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人口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2.96亿,占总人口比重的21.1%,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了。而且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父母的养老问题,你有什么规划吗?
作为80后90后,我们的父母大多是60岁左右的老人了,他们现在还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可是,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了,他们马上就需要儿女的照顾。
(一)
独生子女只能把父母送进养老院
之前,我们的一个朋友小王,是一名程序员,他的工资很高,我们都很羡慕,但是,他的工作繁忙经常加班。
小王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他的父母和岳父母都住在不同的地方。
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父亲身体也不好无法照顾,他只好向公司请假。他在医院照顾母亲期间,岳父母那边又打电话说岳父不小心摔倒骨折了。
妻子要照顾孩子,也不能两个人都不工作,小王一个人在两个医院之间奔波,累得精疲力竭。公司又不停地催促他回去工作,因为项目到了关键阶段。
他一方面担心母亲的病情,一方面又放心不下岳父的手术,感觉自己像个被拉扯的木偶,完全没有精力去应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工作差点丢了,人也要抑郁了。
后来,他们也是不得已把父母送进养老院了。
身边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说把父母送进养老院,简直是太不孝了,现在这些孩子都是白眼狼,太没有良心了……
80后、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父母认为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子女和老人的需求了。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老年人对新型养老模式的不适应、子女对送老人去养老机构的心理负担等问题。
养老院可能是很多老人的“噩梦”,实际上除了养老院,已经有很多其他的新型养老方式在流行起来,可以为老人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
(二)
“新型养老”兴起,不会拖累孩子
第一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如果家里有一个有慢性病的老人,子女频繁跑医院的精力、时间都不够用,现在有一种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很受欢迎。
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结合,养老机构内设置医务室,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为老人提供日常健康检查、基本医疗护理等服务,或者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这样的养老模式方便老人就医,解决了传统养老模式中医疗与养老分离的问题,尤其适合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老人。
第二,以房养老,“老少结合”的方式。
我们的一个朋友,是单身女孩,她住在一个独居老太太的房子里,不付房租的,但是,要打扫卫生、为老人买菜、做饭等等家务。
老了有一套房子,也是可以养老的,把房子租出去可以换来钱用来养老,这样“以劳代租”的方式,让老人不仅有人照顾,还可以让老人的生活不再孤单。
第三,候鸟式养老模式。
有很多老人在三亚有房子,他们冬天到南方去居住,夏天又回到北方。
老人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居住环境,冬天到温暖的南方居住,夏天到凉爽的北方居住。
即使是没有房子的老人,也可以选择在异地的养老社区、度假酒店或租赁房屋居住。
老人享受更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丰富晚年生活,同时还能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第四,社区养老的模式。
社区养老的模式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如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
老人可以在社区内得到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
这种养老模式,老人无需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方便子女随时探望,而且社区养老成本相对较低。
第五,田园养老模式。
住在乡下老家,老人到乡村居住养老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老人身体健康可以参与农事活动,如耕种、采摘等。
一些田园养老项目还提供农家乐式的居住体验,有新鲜的绿色农产品可以吃,对身体健康很好。
老人还可以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宁静的生活环境。
总之,老年生活想要质量高,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必要的,有充足的资金也必不可少,我们从年轻的时候,就要提前准备了。
愿所有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