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哈利·波特第一次被骗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一年级新生。
当时的黑魔法防御术课老师叫奇洛。奇洛老师看上去弱不禁风,总是一副快要晕倒的样子,看到巨怪甚至会被吓哭。
哈利以为他被斯内普欺负,所以很关心和同情他。
“这些日子,哈利每次在路上碰到奇洛,都要给他一个含有鼓励意味的微笑,罗恩也开始劝说人们别再嘲笑奇洛的结巴。”
然而奇洛可怜兮兮的形象,其实是一种伪装。就连他的结巴,其实也是假装的。
哈利同情他,关心他,他的目标却是干掉哈利,拿到魔法石。
当他对自己的学生,这个11岁的男孩下手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犹豫。
人的心,并不都是肉长的。
奇洛一生最得意的时刻,就是看到哈利面对真相时的惊愕表情。
“奇洛大笑起来。这笑声不是他平常那种尖利刺耳的颤音,而是一种令人胆寒的冷笑。”
对于骗子来说,欺骗的成功,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成就感。
对很多人来说,作恶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大到发动战争,小到网暴他人。即使没有一毛钱收益,他们也兴致勃勃。
0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因为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一回又一回,直到你习以为常。
哈利第一次被骗之后,又迎来了第二次被骗。
这一次,骗他的人是伏地魔。实施诈骗的工具不是手机或者电脑,而是一本伏地魔16岁时的日记。
那本日记里保存着16岁的伏地魔——“出身贫寒但聪明过人,父母双亡但智勇双全”的少年汤姆·里德尔,这是一个完美的人设,他赢得了哈利的信任,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阴谋。
哈利再一次,差一点点,命丧黄泉。
一个史上最邪恶的巫师,骗一个二年级学生,实在是太容易的事。
“里德尔发出一声冷冰冰的刺耳的大笑:不是我自己吹嘘,哈利,我一向能够随心所欲地把人迷惑住。”
曾有人感叹:“不知那些骗子,知道了受害者的惨状,夜里还能不能睡得着觉。”
这种感叹,太过天真。
当一个人成为骗子,就已经切除了良知。每次成功完成一次欺骗,对他们而言,像是谈成了一笔生意,完成了一个项目,赢得了一场比赛,是可喜可贺的事。
更何况,欺骗与其他作恶方式不同,欺骗成功能让人获得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欺骗成功的快乐甚至要大于暴力的征服与杀戮。
所以奇洛大笑。
所以伏地魔大笑。
所以真实世界里的骗子们,欺骗成功后,得意洋洋的笑着。
那对于他们而言不是可耻的事情,反而是可以炫耀的谈资。我见过一个卖假古董的,一帮人打麻将的时候,他讲起如何用假古董骗人,讲的眉飞色舞。
“那个傻逼,居然真信了……
”一帮人也听得哈哈大笑。像是听到了什么大快人心的事。
03
哈利被骗的两次故事发生在《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那时他刚进入魔法世界,涉世未深,只是一个一二年级的新生。
虽然他被称为“大难不死的男孩”,进入了欧洲最著名的魔法学校,是”天之骄子“。可其实他还只是个孩子。据说世界上最好骗的,就是老人和孩子。
鲁迅说,“救救孩子”;对于骗子们来说,却要“骗骗孩子。”
哈利第一次被骗的时候,他看着奇洛老师,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奇洛老师,他“无法相信这一切,这不可能是真的,不可能。”
这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对世界保持戒备的孩子第一次承受如此严重的欺骗,“他惊愕的喘不过气来。”
我的新书《人间真相:学校不会教的50件事》已经在微信读书上架。欢迎阅读,还可以参加赠书活动:
(转自:亮叔行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