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上午10点,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兆泰国际中心A座22层,以投资者交流会的形式,接待了中信证券罗寅、宏利基金史佳璐、光大永明王鹏、润晖投资李勇、中加基金于成琨和鄢然等6家机构的调研。公司董事会秘书潘喜春先生、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生物技术中心王小艳主任参与接待。
在交流会上,机构投资者与公司就阿洛酮糖技术工艺、市场前景、产能规划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在技术工艺方面,中粮科技与其他企业在阿洛酮糖技术工艺上最大差异体现在酶制剂和产酶的菌株。国家卫健委虽批了四个阿洛酮糖差向异构酶,但不同酶生产的阿洛酮糖安全性存疑。中粮酶法生产阿洛酮糖经严谨科学实验,通过安全性评价并获卫健委批准,且其报批的酶制剂做了专利部署。
谈及市场前景,目前阿洛酮糖获批推荐用量为20克/天,基于人群实验,卫健委按最低量审批。从国内外文献及审批文件看,最高35克有安全保障,未来若有更多实验数据,用量或有提升空间。阿洛酮糖应用领域广,但提升市场体量需下游饮料、食品企业开发C端新产品。
产能规划上,公司已具备阿洛酮糖国内销售资质,正加快加工端进度,预计短期内推向市场。
在成本与价格方面,出口结晶糖价格约2万元,国内尚未销售,价格难预计。阿洛酮糖成本主要受原料成本影响,实验室酶转化率约33%,大工业应用中在28% - 30%。
此外,公司还介绍了丙交酯项目及其他扩建项目进展。丙交酯搬迁项目力争年底试车投产,规划产能3万吨;成都扩建项目力争8月底前投产,太仓项目已注册公司做开工准备,西北项目按计划开展前期调研论证。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