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春华秋实——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振全球增长信心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邓茜 杜静)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国际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正视困难、沉着应变,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为世界经济前行持续注入动力。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迎难而上,展现强大经济韧性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顶住压力,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交出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德新社等海外媒体反复提及“韧性”一词,认为上半年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即使贸易紧张局势持续,中国经济仍朝着全年约5%的增长目标前进。

  位于揭阳的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控制箱机器人打磨单元(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在瑞士西区经济发展署前署长、经济学家菲利普·莫尼耶看来,5.3%的增速在美国关税政策冲击背景下尤显中国经济韧性。在全球经济波动中,这一成绩单凸显中国的政策效力和制造业实力。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表示,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保护主义抬头的不利环境下,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仅体现其工业和出口基本面的稳固,也体现了其战略适应能力。

  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认为,中国经济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主要受贸易、工业和消费支撑。

  外贸领域的良好表现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2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6月16日,在江苏省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分公司码头,大批车辆等待装船外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春摄)

  日本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经济学家伊藤秀树认为,二季度中国对东盟等地区出口实现增长,出口目的地多元化缓解了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

  这正是不断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产生的积极效应。上半年,中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增量,上半年对非洲、中亚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4%、13.8%。

春华秋实,政策措施发力显效

  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做强国内大循环,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细数上半年经济数据,消费表现亮眼,经济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市民游客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游玩(1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卢旺达经济学家特迪·卡贝鲁卡认为,加强内需的战略转向,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的关键举措。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扶持小微企业等政策,有效激发消费活力,增强了经济韧性。

  日本时事社认为,中国政府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取得明显效果,围绕消费领域出台的以旧换新等措施对经济增长也起到积极作用。

  英国商会国际贸易主任史蒂文·林奇认为,中国在实施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方面重塑了增长驱动力。中国在全球市场波动、贸易冲突背景下,能够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稳定大局,展现了不俗的经济治理能力。

  中国经济“进”的步伐坚定,同时“新”的动能不断累积,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展现出蓬勃活力。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6.2%。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莫尼耶表示,以创新、绿色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为发展重点,对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等领域提供战略性支持,中国经济正转向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并惠及全球供应链和投资流动。

  埃及阿德尔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卡里姆·阿德尔表示,2025年无疑充满挑战,中国出台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目标,也为全球经济提供持久动力。

破浪前行,高质量发展利好世界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源”,共享发展机遇的“引力场”。这充分说明,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表示,中国既是巨大市场,也是全球重要投资来源地。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

  这是2024年11月2日在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拍摄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宋彦桦摄

  现在的中国,高速铁路跨越千山万水、电动汽车驶入千家万户、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绿色能源、先进制造等许多领域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而且,中国创新具有明显的开放、开源特征,向世界分享原创技术和创新场景,也支持国际联合研发、应用推广,通过开放合作促进各国创新发展。

  近期率团访问中国的德国巴登-符滕堡州(巴符州)经济部部长妮科尔·霍夫迈斯特-克劳特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不断突破印象尤为深刻。在她看来,从智能交通、现代服务到机器人产业,中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增长和创新市场。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表示,近年来,德中在前沿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热情未减,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也把德国视为拓展欧洲市场的桥头堡。这种双向互动,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形成支撑。

  津巴布韦智库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执行主任穆内齐·马达库凡巴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有力促进中非贸易发展。中国经济表现给非洲国家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将有助于非洲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助力非洲实现其发展愿景。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表示,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仅实现自身经济转型,更为全球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7月2日,在合肥骆岗公园,几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停放在充电机库中。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意味着信心与机遇。”马来西亚丝路之友俱乐部主席黄振隆表示,无论是通过进口带动区域出口,还是以开放姿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转型、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国都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尺素金声丨提前35天破千亿件,快递“提速”传递哪些信号?
下一篇:美国巴拿马联合演练“保卫巴拿马运河”,美媒炒作:应对中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