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静/韩聪:因热爱归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只此青绿》的唯美音乐中,隋文静和韩聪滑上冰面,用冰刀绘出一幅优美画卷。

近日,在2025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这对北京冬奥会冠军组合宣告回归,用一套凝聚着东方美学的节目,诠释了冰上重生的意义;用一次次坚定的跳跃捻转,传递着对花样滑冰的热爱。

心态更从容

此次中国杯是隋文静和韩聪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夺冠后的首场比赛。短节目比赛中,两人以72.45分排名第三。随后的自由滑,两人选择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配乐,虽然动作完成尚不完美,但“葱桶”组合凭借极具感染力的表演,以202.92的总分获得铜牌。

“很开心能够回到花滑赛场上,大家没想到吧?我想到了。”比赛后,隋文静打趣道。重回赛场,她和韩聪看上去都很轻松。

轻松,大概源于他们对冰场的熟悉与热爱,也源于彼此默契合作多年带来的信任。隋文静说,自己很享受在场上滑行的每一分钟。“在这个周期,我们在心态上更有优势,更从容,也更享受赛场的感觉。”

韩聪也透露,自由滑节目两个人一共只合了3次,短节目合乐的时间也不到一个月,但是在训练中几乎没出现过什么问题。在新的周期,要一步步调整计划,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

从容的表面之下,是复出路上的艰难与争分夺秒的努力。自由滑后半段,两人的体力明显出现了下降,动作难度也尚未恢复到巅峰时期的水平。韩聪坦言:“最后托举的时候耐力到了极限,重心偏移了,虽然努力往回调整,但变换动作没有完成。”

付出有收获

今年6月,隋文静和韩聪宣布重返赛场。此时,距离两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夺冠已过去了3年多。

2023年8月,韩聪宣布因伤退出米兰周期所有赛事。多年的伤病不仅无法支撑他做出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也时常影响到正常生活。告别赛场后,韩聪来到清华大学任教,还通过了国际滑联裁判员和技术组资格考试,成为国际滑联技术委员会官员。米兰冬奥会期间,他还将竞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隋文静则在这段时间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攻读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编舞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双人滑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北京冬奥会后,中国双人滑出现断档,一度未能获得米兰冬奥会参赛资格。“葱桶”组合的重新合体,为中国双人滑注入了强心剂。

责任与热爱,是两人重新站上赛场的理由。“作为国家培养起来的运动员,我觉得自己身上还有余力,也有责任带着项目再往前跑一阵。”隋文静说。

韩聪坦言,要在短时间内重新找到比赛节奏,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但内心的热爱和心跳,让自己决定回到赛场上,不断挑战自己。

复出不仅是组合的归位,更是身体与技术的磨合。恢复训练以来,韩聪的体重下降了20斤。由于长时间缺乏系统训练,很多技术环节需要重新找回感觉。这对一名33岁的老将来说绝非易事。

隋文静也表示,时间是两个人最大的挑战。米兰冬奥会越来越近,每一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次比赛的成绩,让两个人看到了付出的收获。

鼓励年轻人

从2007年4月初次搭档,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一曲《忧愁河上的金桥》圆梦,再到今天选择重新出发,“葱桶”组合一直彼此扶持、共同成长。18年的时间里,两人都曾因为伤病离开过赛场——2016年,隋文静接受了脚部韧带手术,韩聪也在2020年经历了大手术,两个人的人生图谱,是“迎难而上”最好的注脚。每一次重伤归来、每一次重新磨合、每一次跳跃完成,都是对信念与坚持的最好诠释。

如今,隋文静和韩聪距离自己的第三次冬奥之旅越来越近了。此前,中国队已获得双人滑冬奥资格。按照选拔规则,中国杯和全锦赛两站比赛分数相加将作为中国花滑队冬奥资格的依据,目前隋文静和韩聪领先张嘉轩/黄一航组合。

当然,摆在两人面前的难题还有不少。比如技术细节的恢复、跳跃的稳定性、捻转动作的质量,都还未达到他们的巅峰水准。“训练的时间还是有些短,现在还只能保证节目中两个三周跳的稳定性,阿克塞尔两周跳还需要时间去练习,增强稳定性。”韩聪说。

韩聪表示,这次复出不仅是为了站上米兰冬奥会的赛场,也希望能鼓励年轻人,振奋中国花样滑冰。“希望小运动员有动力去攀登,能持久地闪闪发亮。我们也希望自己在那一刻,是那颗最明亮的星,能够去照耀着大家。”他说。(本报记者 刘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29日第09版)

上一篇:杨瀚森1分1板开拓者掀翻湖人 阿夫迪亚25+4里夫斯空砍41分
下一篇:土耳其足坛爆发裁判群体涉赌案,穆里尼奥的质疑成真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